我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耕地保护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保护任务,明确各部门及乡镇的保护责任,加强对耕地保护工作的监督考核,对履职不力的进行问责。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依法用地、保护耕地意识。三是严格执法监管。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四是落实田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各级田长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实现对耕地保护的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出动宣传车辆1200余次,执法人员631余人。 (自然资源局)
我县加强银企对接高效助企发展 一是推动政银企对接活动常态化。举办银企对接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各类活动,积极谋划全县首场银企对接活动。二是推动政银企对接活动高效化。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收集企业融资信息,分类组织召开“涉农”、“专精特新”、“绿色科技”等专项银企对接会。三是推动政银企对接活动精准化。针对“5132”重点项目,组建重点项目融资专班,及时梳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融资需求,一企一策,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全县“5132”重点项目融资落地70个,已授信金额44.18亿元,发放贷款余额25.39亿元。 (信息股综合)
我县以桃兴农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因势利导,做强大桃产业。依托榆林郭村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大桃种植经验,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尉氏县众赢大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周边村南谢、北谢、郑岗、张市、石潭、沈家等村的桃树种植,总面积达到一万亩,成为豫东最大的商品桃生产基地。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思路。引进新优品种,先后引进种植了突围、早生、脆美、松森、白凤、大沙红等20多个大桃优质品种,通过科学规划,连片种植,形成了早、中、晚熟大桃种植新格局,实现了“春季看桃花,夏季采桃游”的新发展模式。三是文旅结合,打造农旅基地。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利用榆林郭村社区现有空心院,以红色文化、桃源观光为主题,设计打造5家特色民宿。依托榆林郭村的万亩桃园,举办桃花旅游节、采摘节,以花为媒、以果为介,形成吃乡食、观农景、住民宿的整体格局。 (张市镇)
十八里镇多措并举强化春季秸秆禁烧管控工作 一是加强责任落实,实行网格管理。召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部署会,制定秸秆禁烧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区长、包村干部网格包片的责任机制,将禁烧任务层层落实到户、到人,构建禁烧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划分网格35个,落实责任人79人。二是做好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出动宣传车加强巡查,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秸秆禁烧的参与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秸秆禁烧氛围。截至目前,开展专题宣讲6场次,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3000余份。三是创新工作形式,突出显著成效。成立镇、村巡查工作专班,紧抓24小时蓝天卫士值班,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开展高频次巡查,严惩焚烧秸秆行为,筑牢秸秆禁烧工作底线。截至目前,开展巡查80余次,制止群众焚烧秸秆12起。四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防患于未然。建立秸秆禁烧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同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人员,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十八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