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众志成城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综述魏东柱农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7月16日以来,河南省开封市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后,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开封市区、尉氏县和通许县出现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达258.6毫米。
暴雨如注,汛情紧急!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内河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同时受暴雨与上游泄洪影响,多条河流出现险情,一时间开封面临着严峻防汛救灾形势。
闻汛而动,听令而行!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开封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共同谱写出气壮山河的防汛救灾壮歌。
党员干部当好防汛救灾“主心骨”
汛情发生后,开封市迅速在全市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等市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党员领导干部当好防汛救灾“主心骨”,起到了打赢防汛救灾硬仗的“定盘星”作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全市党员干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责任上“落到点”。
与此同时,开封市成立了3个防汛指挥工作专班,由市长李湘豫牵头负责贾鲁河、双洎河等一线防汛工作,制定抢险方案,展开抢险救援;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付磊牵头负责黄河防汛工作,并统筹全市防汛物资供应保障;由副市长黄玉国牵头负责城市防汛工作。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7月15日,开封市气象台预报指挥大厅内悬挂着一面鲜红的党旗。“党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只要党员在,必胜的信心就在!”市气象局局长刘忠阳说出了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
开封市8000多个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发挥“硬核”作用,在决堤溃口、险工险段、蓄滞洪区,在积水街头、群众家中、企业工厂,处处都有各级党组织负责同志的身影,成为开封群众最坚实可靠的中流砥柱。
汛情发生后,祥符区广大党员干部树旗帜、亮身份,紧急组建20余支、约1200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责任堤”、开展“党员联系户”,对河堤的险工、险段,进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四定”巡查。
7月20日晚,惠济河祥符区段水位快速上涨,大堤出现决口,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祥符区兴隆乡党委、乡政府迅速集结该乡100余名乡村党员群众组成应急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抢险一线,冒雨昼夜坚守。“把大水挡在身前,把群众护在身后。”兴隆乡党委书记仝凡说。他的衣服被雨水淋透、胶鞋上沾满了黄泥。
“党派我来的!”口号在防汛救灾一线激越嘹亮!开封市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共同筑就防汛救灾抗洪抢险的坚实“红色堤坝”,并发出铮铮誓言:“危难时刻显本色,紧要关头看担当。水不退,人不撤!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
干群齐心、军民携手筑起“钢铁长城”
“党旗红”“迷彩绿”“火焰蓝”“城管蓝”“志愿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汛大灾中干群齐心、军民携手筑起“钢铁长城”!危难时刻,人民子弟兵闻“汛”而动、挺身而出,1200名官兵、710名民兵、6200余名退役军人,24小时坚守一线,加固堤防、转移群众。
贾鲁河祥符区段承受了常庄水库泄洪的巨大压力。该区段正常流量约为216立方米/秒,7月22日达到800立方米/秒。面对此次汛情,祥符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加防汛抢险,从各级党员干部、应急分队、民兵预备役到空降兵某旅和武警部队官兵,连续奋战3天3夜。还成立由公安干警、区直机关人员、乡村干部等2500人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投入机械30余台,调配防汛编织袋9万余条,排除3处险情,除险加固堤防2500米。
汛情发生后,尉氏县第一时间组建防汛党员先锋突击队23个,在各乡镇成立防汛救灾安置点临时党支部19个。县直机关600余名党员下沉一线,参与重点区域防汛。120名第一书记、107支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队,投身防汛战役。
7月23日,尉氏县北康沟河堤坝出现险情。北康沟河段水位上涨至桥面,险情四伏。开封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等5600多名突击队员奋勇拼搏,连续坚守数天,筑起保卫人民安康的“钢铁长城”。
在尉氏县西三干渠,突击队员肖竹青发现溃堤后,奋不顾身地跳进溃口处,用身体堵住湍流的河水;在尉氏县邢庄乡府李庄村,铲车司机朱小税冒险开着自家的铲车在积水中来回穿梭,转移被困村民、运送粮食。
“从7月22日洪水漫灌进村起,小税就开着铲车转移群众,全村2000多口人大多是坐小税的铲车出来的。”李庄村老党员朱进学说起朱小税的行为赞不绝口。“俺只是有辆铲车,无论是谁都会这样做!”面对乡亲们的点赞,朱小税憨厚地说。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7月21日,在贾鲁河祥符区段的刘庄村、佛堂王村决口处,空降兵某旅官兵吃住在抢险一线,抢筑防洪堤、搬运抢险物资、装填沙袋……“请党和人民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人民子弟兵的誓言响彻抢险救灾一线。
在封堵缺口一线,也出现一幕幕暖心场面,附近村民纷纷为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送来面包、牛奶;刘庄村一名五旬老汉专程给战士们送来一筐鸡蛋……当参加贾鲁河祥符区段抗洪抢险的空降兵某旅完成任务撤离时,当地群众自发夹道送别,把鸡蛋、牛奶、方便面等执意往子弟兵乘坐的车里塞,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军民深情让人动容!
以科学的态度交出合格答卷
以雨为令,闻令而动。开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与安全提醒,提高了广大市民应对雨情、汛情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开封市气象局加强预报、应急值守力量,持续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变化,依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响应。7月20日-21日,市防指紧急向尉氏县、祥符区调拨防汛排涝车、橡皮艇等救援装备32824件套,支援了两个县区的防汛除险工作。
强降雨期间,开封市坚持“一盘棋”统筹抓,做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汛和全时段防汛联合调度工作,建立健全“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汛机制,全面提高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迅速组织祥符区、尉氏县18个乡镇紧急转移安置67502人。至7月24日,所有险情均得到控制,堤防有效加固。
7月21日,“全国优秀农民工”王洪刚在尉氏县看到许多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防汛一线,便主动对接邢庄乡防汛指挥部,承担起为北康沟河防汛点300多人送餐的任务。从7月21日-30日,王洪刚每天都保证完成防汛抢险指挥部交办的送餐任务,累计投入3万余元,送餐6000余人次。“作为共产党员,洪水不退,我就不退。我会为防汛抢险保障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王洪刚说。
暴雨来袭,大树倒伏、车辆损坏……不要怕,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在雨中,为大家保驾护航。开封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的队员逆向而行,全员在岗,做好暴雨天气下路面交通安全管控、疏堵排涝除障等工作;市交通运输系统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和路况变化,紧盯公路、桥梁、涵洞等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应急抢险人员、物资和机械立即到位,确保发生灾情后第一时间投入到道路水毁抢险工作中。
在黄河防汛方面,开封市严格落实黄河开封段巡堤查险、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提前预置抢险力量。今年,全市制定年度防汛重点任务75项,落实国家储备物资石料15.8万立方米、铅丝63.31吨、电发机组17台,落实大型机械设备95台(套),集结群防队伍10.8万人,协同驻汴部队开展责任段实地勘查,完善“三位一体”军民联防体系,随时做好抢险准备,确保黄河防汛安全。
以生生不息精神让家园重焕荣光
防汛救灾和复产重建都是大战、大考。“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打胜仗’理念,把损失降至最低,推进开封加快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以群众满意、企业安心、上级放心的实际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高建军强调。
开封市坚决打好抢险救灾和防汛抗灾两场硬仗,抓紧抢修水毁工程、水毁房屋、水毁农田、水毁工厂等,把恢复工农业生产作为全面恢复秩序的重要内容,帮助农民生产自救,把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与防汛救灾紧密融合起来,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达产达效。
当特大暴雨肆虐中原大地,企业捐助、各界善款、民间救援来了,电力抢修、通信保障、保供物资来了……爱心如星星之火,奔腾汇聚成暖流,四面八方的驰援激荡而至,暖意充盈在开封人民心中。
7月27日凌晨2点,数辆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出发的冷藏车驶入开封境内。车上满载着6万个“爱心烤馕”以及数千箱哈密瓜、牛肉熟食、有机蔬菜,经历两天两夜的“急行军”,抵达开封后被第一时间送到尉氏县、祥符区等地的受灾群众手中。“56个民族一家亲,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的浓浓情谊!”祥符区西姜寨乡仇店村村民尹晓兴说。
7月27日,尉氏县邢庄乡防汛安置点明德小学内,琅琅读书声响彻院内,50多名学生在志愿者老师的领读下,朗诵着课文。“吃住都不用我们操心,安排得挺好。”安置点的一名村民说。除正餐外,安置点每天还安排了牛奶、面包、火腿肠等加餐,并提供除换洗衣服外的其他生活用品,尽可能让受灾群众在这里过得安心。
为确保农业生产快速恢复、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的损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灾后生产恢复的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做好灾后作物改种的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封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雨后秋作物田间管理措施的紧急通知》,并成立9个汛期专家指导组“自带干粮”奔赴各县区,把工作阵地直接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受灾地区,积极投身防汛救灾一线,全力以赴指导农民抗灾自救。
当前,开封市应对强降雨和防汛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暴雨浇不灭精神火焰,洪水冲不垮责任担当,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枕戈待旦,用防汛救灾工作的实际成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开封答卷”。